7月22日,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通報了今年上半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監督檢查、審查調查情況。與一年前發布的“半年報”相比,多項統計數據傳遞出穩中求進、努力實現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明確信號。
把紀律和監督挺在前面
對比兩份“半年報”,兩處數據變化令人印象深刻。一是運用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處理人次占比較去年同期提升近4個百分點。二是在接受信訪舉報數量略有下降的情況下,處置問題線索、談話函詢、立案數量均有增長。
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是做到高質量監督。第一種形態相關數據的上升,直觀體現了紀檢監察機關抓早抓小、防微杜漸,把“咬耳扯袖、紅臉出汗”擺到更重要的位置。處置問題線索、談話函詢、立案數量等數據的增長,則與落實落細監督第一職責、進一步加強日常監督不無關系,特別是隨著紀律監督、監察監督、派駐監督、巡視監督的協調銜接,監督手段進一步豐富、力量進一步充實、發現問題能力進一步增強。
堅決維護群眾切身利益
記者發現,今年上半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處分縣處級干部、鄉科級干部和一般干部人數與去年同期總體持平,處分農村、企業等其他人員數量由14.6萬人增長為16.1萬人,漲幅10.3%。在體現監督對象、范圍變化的同時,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,深入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的決心力度,由此可見一斑。
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,是鞏固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的重要內容,與群眾切身利益直接相關。聯系到今年以來,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深化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,堅決查處涉黑腐敗及“?;ど?#8221;,著力解決惠民政策落實中的腐敗和作風問題等工作實踐,不難理解相關數據的“穩中有增”。
保持高壓、持續震懾
與去年同期相比,今年上半年在處分人數、黨紀處分人數、處分廳局級干部人數、運用監督執紀第四種形態處理人數等多個方面均實現增長。數據背后,是堅持穩中求進,堅持實事求是,堅持依規依紀依法,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的堅定信念。
比數據更“鮮活”的是,在高壓震懾之下,越來越多涉嫌違紀違法人員主動投案。例如,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5月9日發布云南省委原書記秦光榮主動投案消息,僅10天后,又發布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副書記、理事會主任劉士余同志主動投案、配合審查調查的消息。
記者注意到,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在發布監督檢查、審查調查“半年報”的同時,還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情況。與去年同期相比,今年上半年查處問題總數、處理總人數等均有增長。這也說明,反“四風”與懲治腐敗一樣,須臾松懈不得,必須鍥而不舍、持續發力、再創新績。(本報記者 瞿芃)